心系林海村,殷殷师生情吉大通信工程学院

2023/5/5 来源:不详

刘军连挂号多少钱 http://m.39.net/disease/a_9237655.html

「本文来源:吉报调查」

走进通榆县林海村新建的牧业小区,一排排羊圈、牛棚整齐有序,栏内牛羊膘肥体壮,智能化设备红灯闪烁,24小时守护着牛羊的安全。

看着这一幕,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于银辉教授长舒了一口气。自年接受学校对口支援林海村的委派后,她的脚步就和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了一起,陪伴这里的贫困群众一道创造了收入翻几番的致富奇迹,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

扶贫与育人相融:“互联网+乡村振兴”成为最火爆的选修课

五月是牛羊育肥的最佳时节。一天,通榆县林海村牧业小区一片繁忙,前来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们时不时发出感叹,原来村子早已今非昔比,养殖牛羊的科学喂养、科学防疫、防丢失、不生病,已经是林海村牧业小区的常态了。一位农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不停地向同学们称赞:“你们老师带来的技术太厉害了,我养了20多年的牛和羊,怎么也想不到今年产量这么好,利润比以前翻了一倍呢!”

这已经不知道是于银辉第多少回带领本科生赴林海村进行社会实践了。年,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吉林大学接受了通榆县定点扶贫工作,由师生组成的科技小分队陆续到达通榆进行帮扶。

通信工程学院的帮扶对象是林海村。3年来,于银辉团队的“养殖场管家”项目研发和通榆示范区援建,吸引了越来越多师生加入科技精准扶贫中来,近人次师生下乡帮扶种植养殖。仅在双岗镇羊养殖合作社帮扶中,科技成果就陆续帮助了多户贫困户成功脱贫,双岗镇也成为了学院稳定的实践基地。

积跬步至千里,汇小溪成江海。帮扶过程中,一门特色实践课在于银辉的脑海中渐渐孕育成型,这门课要有8学时理论课,让同学们学习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考试合格者还要参加24学时的扶贫社会实践,必须在牧场、种植园中完成科研项目选题。“互联网+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课列入了通信工程学院教学计划后,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

“它结合了吉林省农业特色与‘5G+物联网’技术,面向世界前沿技术,面向国家重点需求,服务于地方农业。”立德树人铸成了“互联网+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课程,完成了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到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随着年教育部启动了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这门实践课在年成功获批第二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现在已经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评选阶段。

在林海村牧业小区,熟悉的“JLU”标志映入眼帘,同学们仿佛一下回到了吉大校园之中。曾经因为没有实践基地,学生们借住在老乡家,实践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实践教学质量更是难以提高,由此,于银辉萌生了建立学生参与扶贫实践基地的想法。经过两年的努力,很快学院在这里建设了“苗恕羊养殖合作社”“牧业小区”两个学科交叉实践基地。为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实践环节的锻炼,同时,也更加系统地与对口帮扶村相互支持,学校在林海村又建立了大学生学科交叉社会实践基地,让更多的本科生深入农村一线,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

从室内课堂到乡间地头、牛羊牧场实地调研,一批批学生在基地亲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果与老师们甘于奉献的帮扶精神,从脚下的土地中汲取科研项目灵感,收获满满。级通信工程系本科学生孙易寒说:“这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5G+物联网’是如何在人民群众生活中应用的,如何实实在在帮助农民朋友解决问题。这让我们大学生对于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充满了热情与憧憬。”同学们在实践基地中孵化出的科研项目,又反过来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于银辉积极探索高等教育与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实践的创新模式,在她和团队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扶贫与育人就这样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实实在在地帮助通榆乡亲们脱贫,不仅是高校学生的“燃灯者”,更是贫困乡民们的“点灯人”。

扶贫与科技结合:让智能路灯照亮整个牧区

“天一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张罗牛呀羊呀真不方便!”一次,她借住的那户农家大姐苦笑着说。那会儿牧民们刚搬进新的牧业小区,使得生活区和牧区得以分开,牧民晚上骑车10余公里到那里去就会常常错过自家的牛棚。

回到学校后,于银辉和她的团队立刻加班加点设计智能太阳能路灯,这些灯由太阳能供电,连续3次测试亮度逐渐下降时就会自动开启,照亮牧区的夜晚。清晨,当牧区苏醒时,灯光就会自动熄灭。有了智能灯,村民再也不怕夜间接生牛犊了,初生牛羊死亡率大大降低。更让牧民们欣喜的是,改善后,晚间可以再补喂一次,牲畜出栏时愈发膘肥体壮了!一只羊从过去平均斤增加到现在出栏时斤,收入有了显著提升。

“牛羊就是村民的命根子。”过去,于银辉亲眼看到村民为救陷在墙豁子里的牛,被踢得鲜血直流,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所学改变当地落后的养殖方式,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她的团队为村民设计了一款可以监控养殖场温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的“养殖场管家”系统,有效降低了牛群、羊群患病率;团队还给头羊戴上了电子“项圈”,养殖场周边安装了无线热释电防盗系统;村民光看体型摸不准哪只羊可以出栏,智能地秤便应运而生,随时提醒养殖户哪只羊可以出栏。每年,她的团队都多次带领学生下乡为农民做科学化养殖知识普及、技术培训。如今在林海村,智能化的养殖管理,科学养殖和防疫已经深入人心了。农民可以拿着手机养羊、管羊、卖羊、放羊,智慧养牛羊让农民的生产生活相比过去轻松而愉快了许多。加入智能化设备后,22户村民入驻的牧业小区每年产值由过去的多万元增加到多万元,翻了几十倍。

从“苗恕羊养殖合作社”到“牧业小区”,于银辉科技项目指导的合作社让农民看到了科技致富的希望,一波农民富起来后,合作社又分解出来,增加了更多的合作社社员,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团队带来的高科技给了村民们信心,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纷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粒粒种子。

农民富裕了,打心眼儿里感谢吉林大学师生的付出。于银辉清楚地记得智能路灯安装好那天,村支书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