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投入超3000万,吉林大学完成
2023/6/12 来源:不详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43800.html
近日,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中国三农报道》栏目以吉林大学科技扶贫为例,报道了吉林大学用科学新技术帮助吉林省通榆县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情况。
吉林省通榆县曾是国家贫困县,也是吉林大学定点帮扶地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但通榆县土壤盐碱化严重,农作物常年欠收,发展种植业脱贫走不通,因此,当地群众把希望寄托在了发展牧业养殖上。
然而,养殖种群的选育技术含量高,难倒了不少养殖户。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专家们为养殖户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目前,由吉林大学科研团队提供的草原红牛育种新方式已经在通榆县上百个养殖户中得到推广,使养牛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今年4月11日,通榆县被批准退出贫困县行列,实现了户退出、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4月12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考核结果,吉林大学获得好的最高评价等级。
从年至今,吉林大学累计向通榆县投入多万元,派出多名专业科技人员,帮助通榆县90个贫困村户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年的21.8%降为年的0.%。扶贫路上,吉林大学从上到下都是参与者,没有局外人。
近日,吉大化学学院高岩教授获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在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和创新奖的99名获得者中,仅有两人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10月17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决战的时刻——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的颁奖典礼上,他身穿西装、胸戴党徽,手擎奖杯,站在领奖台上。
高岩曾带领团队以快速液化农业废弃物改良盐碱土壤综合利用技术在吉林省深度贫困县通榆县开展科技扶贫,累计引入扶贫资金万元,改良盐碱耕地亩,玉米最高增产斤/公顷,增产率19.8%,每公顷净增收0元以上,累计带动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建设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技术选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同样,吉林大学的扶贫论文也是立意高远,是全方位、可持续、着眼于长远的大手笔。年5月,吉大校长张希到通榆调研,为吉大扶贫工作注入更加坚定的信心。今年4月26日,校党委书记姜治莹率调研组到通榆县调研扶贫工作。此时,他到任吉大满月期刚过,工作千头万绪,但依然把扶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摆上重要日程。姜治莹走访村民,调研田间,现场座谈,所到之处彰显吉大关怀。
精准扶贫把吉林大学与通榆两个名字巧作安排,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当吉林大学签订中央定点单位扶贫责任书时,通榆县这片土地便成为学校的责任田。如今,用责任与担当写就的这篇扶贫论文中,每个吉大人都是执笔者。
素材来源: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