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县八面村提档升级爱心超市助力村屯
2022/11/24 来源:不详一个个“爱心超市”承载着文明的新风,一行行“爱心积分”记录着村民的善良与勤劳,一家家“美丽庭院”代表着鼓励和赞许。通榆县为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年科学确定了乡村振兴“一二七六三三”发展战略,延续并创新“爱心超市”积分体系,在八面乡八面村率先探索以“小积分”激活乡村自治和德治工作,将积分兑换超市——“爱心超市”进行了提档升级,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老伴儿,快拿工具来,我把这块牌匾挂起来!”刚刚拿到“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示范户牌匾的李景权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将这份荣誉悬挂在了大门垛子上。李景权是八面村五社的一位普通农民,走进他家的院子,干净整洁,一排绿植紧贴院墙,青翠欲滴,屋里更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自己的家更不能落后呀!”李景权兴奋地说。
八面乡八面村五社是通榆县率先打造的“爱心超市”提档升级样板屯,在这个屯里,村民们除了打扫自家室内外卫生外,每家每户都划分了公共分担区,对室内外卫生和分担区卫生均达到标准的农户给予20个固定积分,同时,每周还举行至少3次以上集体劳动,按劳动量给予相应的动态积分。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村里优先选树8户打扫比较好的农户作为小样板,逐户推广,对于达到标准的农户先一次性给予积分奖励。积分的奖励让这8户小样板起到了超出预期的带动力,村里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村上不仅人居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思想也有了转变,以村屯为家的理念逐步形成。
提起八面乡八面村二社的赵淑萍,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赵淑萍是当之无愧的孝老爱亲的好模范”。
赵淑萍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88岁的婆婆因为类风湿双腿关节变形瘫痪在炕上生活不能自理,每天端屎端尿倒水端饭是赵淑萍侍候老人最平常不过的事儿,而赵淑萍却从来没有怨言,她说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子女侍候老人就是份内的事儿,明白事理的婆婆经常感动地说:“我这儿媳妇比亲闺女都亲。”
年,赵淑萍被评为“大美八面人”,光荣地站在了全乡表彰大会的领奖台上。而她的这一表彰列入村里德治积分榜,除了物质奖励,还给了她一次性积分的奖励。
那么,这积分是怎么管理的呢?
八面村首先将“爱心超市”提档升级,使积分兑换面对的群体由原来脱贫攻坚期间的贫困群众,转换为现阶段的全体村民,其次,制定统一的积分卡,全乡范围内的所有“爱心超市”均可有效兑换,同时,为了让积分的评价和审核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八面村初步建立了一套乡村振兴德治积分管理体系。积分评价审核小组成员均由下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人员组成。除每月对“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进行一次评定,设立“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流动奖牌,还定于每季度对“大美八面人”进行一次评定,在“大美八面人”和执行《文明村屯十提倡》中表现好的农户列入德治积分榜,并给予一次性积分奖励。
“爱心超市”积分的来源还涉及各行各业。在八面村,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站设置了积分兑换超市(爱心超市)、乡风文娱活动室、人才振兴发展室、便民服务功能室、产业发展规划室等五室。服务站吸纳有理发、电工、木工、瓦工等专业特长的群众组建便民服务队,开展日常便民服务,队员通过服务赚取积分,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获得了群众的点赞。
66岁的李清泉是服务站内义务为父老乡亲理发的一名志愿者,每天早晨,老人忙完家里琐碎的活儿,就会来到服务站,与前来理发的老乡们一边剪头发一边唠着嗑,老人觉得能为乡里乡亲们做点事儿很是开心。
为了让服务更贴近村民的需求,年假期,服务站联合财经大学支教团队对八面村全村的中小学生进行假期课业辅导,组织开展文娱活动,深化爱国爱党教育,全村48名学生都参加了课业辅导,受益颇丰……
两个月来,通过积分奖励兑换的激励方式,逐步引导全体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最终初步实现村屯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开创了德治引领、全员参与、村民自治共助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王星植通讯员赵玉花通榆县委宣传部供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