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习水红色旅游让村民鼓了腰包开了笑颜
2022/9/19 来源:不详贵州习水县土城镇已有千年历史,它犹如童话中藏在山里的城堡,远远眺望,哗哗作响的赤水河畔从它身旁流过,一排排独具“红色”特色的房子沿河而建。漫步在青砖铺地的古城街道,那些厚重的墙体、凝重的颜色透出沧桑而久远的革命故事。
土城镇的夕阳
“我今年刚考上了研究生,想出来旅游放松一下。”来自重庆的游客吴琪告诉记者,她大学时就想来贵州旅游了,但苦于路程太长,所以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渝贵快铁开通后,给本就向往来到多彩贵州的她,有了一睹习水土城红色文化的机会。
土城的老街
土城多“亮点”一砖一瓦皆故事
土城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西部,地处川黔两省区域经济结合部,是位于重庆、贵州、四川的旅游“金三角”地区中心地带,素有“川黔锁钥”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过去,老一辈人在这里改造房屋时发现了大量的土城墙,所以就把这个地方改名成了‘土城’。”45岁的当地居民袁永尧告诉记者,当时的土城原来的名字叫做滋州,是赤水河畔重要的经济中心,有着盐帮、船帮、酒窖等商贾云集的景象。
让土城最为自豪的不仅仅是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更有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红色印迹。
四渡赤水纪念馆
习水县是四渡赤水的发轫地和主战场,红军在此转战62天,成为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转战时间最长的一个县,而四渡赤水第一渡就是在习水县土城镇。在土城镇的青杠坡战役中,因情报有误,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红军将士与国民党的川军展开了激烈的生死之战,虽有三千红军壮烈牺牲,但这场战役却也为红军成功四渡赤水提供了有利帮助。
政策正当时农民更有新盼头
现如今,土城有盐帮、船帮、马帮共18个帮类,文宋窖文化博物馆、贵州航运博物管馆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以及女红军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等红色旅游产业。
晚饭后,土城街上乘凉的居民。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三旗说过,年,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年)》,在该《方案》的助推下,贵州省实施了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结对帮扶、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旅游教育培训等九大扶贫工程,加快推进“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
“没有文凭和技术的我,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一年下来也就攒下五六万元。”家住土城镇群峰村的村民陈云富对记者说,当听说家乡在打造红色旅游小镇,他毫不犹豫回到家乡,养起了习水麻羊。
习水麻羊(图片来源网络)
一谈到养麻羊,陈云富打开了话匣子,他说,饲养麻羊的5万元启动资金是无息贷款的,不懂饲养技术村支书就给自己报名参加县里举办的免费培训班,还包吃包住包路费;通过针对性的养殖培训后,他养了一百多只麻羊,麻羊一出栏,就卖到土城镇,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一年能挣10万元左右。
找准脱贫“支点”带动农民富起来
“乡村旅游是贵州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渠道。”李三旗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既能发展乡村经济,又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乡村的城镇化建设,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土城的夜晚(图片来源网络)
“有的人可能一生就只来土城一两次,如何能让游客来了还能记住这里,特产是关键。”贵州省习水县金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开华对记者如实说,依托习水的红色文化,他的公司主打当地苕丝糖特产。近年来,随着到土城游客量的增加,他结合旅客口味的不同,打造了不同口味、不同包装的苕丝糖,深得游客们的喜爱。
陈开华说,公司通过“线上+线下”“旅游+电商”的销售模式,不仅能在旅游区卖,还能通过电商的方式把苕丝糖卖到全国各地。金桥食品公司年收入达到多万,带动了在家待业的村民20多个。
女红军纪念馆改陈开放仪式
习水县人民政府县长陈钊表示,习水将按照“县域景区化、产业旅游化”思路,通过围绕“文旅、康旅、林旅、酒旅、农旅、体旅”的“六旅一体”的产业布局,确定了构建县城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园、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赤水河白酒文化园区、鰼部生态文化旅游园区的“一园三区”发展格局,全力推动“文化习水”建设。
红色旅游促进了习水经济的绿色发展。年,习水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亿元,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56亿元,旅游已成为当地助推脱贫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