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吉林通榆正以小积分激活乡风文

2025/3/6 来源:不详

“一瓶醋、两袋盐、一袋鸡精……一共18个积分。”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复兴村的“爱心超市”里,村民王占英边掏出积分卡递给工作人员边告诉记者,“假期里孩子们回来吃饭,得再采购点东西,反正一分钱不花。”

在这家“爱心超市”里,从米面粮油到锅碗瓢盆,再到清洁用品,涵盖了村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只是购买不需要花钱。“村民只能用积分兑换。积分,要靠各类文明行为获取。”复兴村党支部书记孙宏良说。

年初,通榆县先在八面乡八面村开展这项用“小积分”激活乡村“大德治”的试点工作,将孝老敬老、村屯环境治理、简办红白事、厚养薄葬、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10项内容纳入积分管理,并在当年9月开始大范围推广。

对王占英来说,获取积分的方式十分简单——保持房前屋后整洁卫生。“每周检查一次,屋里物品摆放整洁,屋外没有堆放垃圾杂物,就能得到30个积分,自动存到我的积分卡里。”王占英说,“一个月至少能存下个积分,日常花销足够了。”

图为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复兴村“爱心超市”。新华社记者王帆摄

复兴村“爱心超市”的墙上,张贴着一份详细的村规民约积分细则。除“干净人家”“模范家庭”等日常赋分以外,“孝老敬老”“见义勇为”等文明行为都可获得单项加分。

目前,“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已在通榆县个行政村铺开。村民参与村集体劳动、抗洪等工作也被奖励相应积分,部分村民一年就获得了多个积分。此举不仅降低了生活成本,还让村民的文明素质、家园意识得到提升。“老百姓都十分认可。”王占英说。

如今,“小积分”在当地已不限于村内使用——通过构建服务便民的“一卡通”形式,吸引了家商家加入积分兑换体系,在全县范围实现“小积分”的兑换,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积分体系建设积极性。(记者张博宇、王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8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