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窑村的五百多个日夜丨水城县董

2023/10/10 来源:不详

我叫孙海达,年6月,我按照组织安排来到水城县董地街道大窑村任第一书记,同时挂任董地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书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到大窑村,我坚持用入户走访的方式摸清大窑村的实际情况,通过走访村内建档立卡户、致富带头人、支部党员等不同人员群体,全面细致地了解帮扶村的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业发展情况等,做到村级“人、财、物、事”四清,以便为“因村规划、因户施策”开展帮扶工作奠定了数据基础。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我与大窑村全体村干部坚持围绕“强化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为工作核心,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开展政治理论与政策学习,通过宣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提升村级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发挥村级党员示范作用,切实夯实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年,贵州科学院的党委成员、支部书记与大窑村党支部党员共同开展了“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的共建活动。针对大窑村当时的18户未脱贫建档立卡户,按照“一户建档立卡户+一名村级党支部成员+一名帮扶单位党员”的模式,致力解决阻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短板问题,为如期实现贫困群众清零提供组织保障。

大窑村是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村子,但由于土地贫瘠、坡度大,现有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增收见效还需一个过程。另外,部分村民组地处深山区,教育相对滞后。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全体驻村工作队员及两委干部,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智志双扶、产业突破”的工作措施,帮助大窑村开展产业发展与教育巩固工作,确保大窑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驻村期间,贵州科学院多次对大窑村开展项目和资金扶持。先后向大窑村小学捐赠服装套、捐赠助学款1.3万元,并在大窑村小学搭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建成远程教学活动室,让村里的孩子可以接受大山外的教育,看到大山外的世界。

年,学院又投资12.8万元在大窑村开展林下养殖项目,采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养殖示范地”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在刺梨种植地开展土鸡养殖,新建养鸡场所平方米、鸡舍平方米,购进瑶山土鸡羽、绿壳蛋鸡羽,让村18户未脱贫建档立卡户户均分红元。

参加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两年有余,在大窑村任第一书记也有一年多,在这五百多个日夜里,我与共同奋战的战友们,与大窑村的群众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相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大窑村的明天会愈加美好、大窑村人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整理 潘园园

见习编辑段岚茜

编辑骆航念

编审田旻佳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2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