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淮安境内的这些河流,你了解吗
2022/5/13 来源:不详北京什么酒渣鼻医院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8733705.html新闻侠/侠哥新闻快递
城事新闻:淮安市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废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
淮安,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时空变换里的每一处波光,记录着淮安与水结下的缘分;奔流不息的大河铸就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也造就了淮安史上漕运的辉煌。古今淮安,水融天地,朝着辉煌的明天,扬帆起航!
淮安古名淮阴、清江浦等。秦时置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境内有著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淮安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境内有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
那么在淮安境内的这些河流,你真的了解吗?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全长公里,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北运河和苏南运河。京杭大运河在淮安境内长达68公里,被誉为淮安的“母亲河”,她迤逦穿过淮安古城,成就了淮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淮安有“两条”运河
京杭大运河进入淮安后,在淮阴水利枢纽处分为两支:
一支为古运河,也称里运河,西起淮安市区西侧的淮阴船闸,向东北经大闸口、板闸、河下古镇,穿越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至淮安区南端的淮安船闸,是一条具有防洪、排涝、供水、通航及南水北调输水任务的综合性利用河道。
里运河穿越淮安主城区另一支为新辟大运河,是年为里运河裁弯取直另辟的新河,起于淮阴区杨庄,至楚州区与里运河汇合,目前,主要作用是航运、灌溉和区域排涝。该河在淮阴枢纽分别与里运河、二河、盐河、废黄河交汇,在淮安枢纽分别与里运河、灌溉总渠平交,与淮河入海水道立交。
淮安水上立交(淮安水上立交,上部航槽承接京杭运河南北航运,船队浩荡,往来如梭;下部5孔巨大涵洞已没入水中,自西向东沟通了淮河入海水道。是亚洲最大的“水路立交”工程)
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淮安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之一,共有2处遗产区(清口枢纽、漕运总督遗址),河道段(淮扬运河淮安段)、遗产点5处(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总督漕运公署遗址)被列入申遗文本。
两处遗产区
.清口枢纽遗产区
清口枢纽遗产区申报遗产面积为公顷,缓冲区面积为公顷,申报总面积为公顷。遗产要素包含:淮扬运河淮安段河道、清口枢纽、双金闸、清江大闸、洪泽湖大堤。
2.漕运总督遗址遗产区
历史上曾主管全国漕运的唯一机构——总督漕运部院,位于淮安区城区中心,占地约三万平方米,与淮安区标志性建筑镇淮楼、淮安府衙大堂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历史上曾有位漕运总督在这里办公。
河道段:淮扬运河淮安段河道
河道长46km,包含里运河、里运河故道、古黄河、中运河和张福河。
五处遗产点
.清口枢纽
位于黄河、淮河与淮扬运河北段、中运河交会的位置,是明清两代为解决运河会淮穿黄的难题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水运枢纽。体现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蓄清刷黄、济运保漕”的工程意图,反映了人类农业文明时期东方水利水运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国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枢纽工程之一。被誉为“中国水工历史博物馆”。
清口枢纽天妃坝遗址,在淮阴区码头镇
2.双金闸
双金闸是淮北盐河与中运河交汇处的节制闸。始建于公元7世纪末,是为了解决汛期黄河水量较大在清口处向运河倒灌的问题,在清口上游而建。汛期时承担减水闸的作用,向盐河分流黄河河水,降低清口枢纽的黄河水位。年,淮沭新河开挖,彻底截断盐河通道,双金闸逐渐废弃。现双金闸保存状况良好,在淮阴区凌桥乡。
3.清江大闸
清江大闸位于清口枢纽东侧的里运河上,明清两代,作为大运河南北交通要道的清江浦上的清江大闸,位置十分重要,有漕运咽喉之称,闸体前后水位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每年过闸北运漕粮达万担左右。现存清江大闸保存完好,正闸高.5米,闸门宽7.3米。
4.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大堤史称高家堰,是位于洪泽湖东岸长达70多公里的防洪蓄水的巨大土方工程,是清口枢纽引淮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5.总督漕运公署遗址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位于淮安市淮安区老城中心,毗邻原淮扬运河河道,是明、清两代主管南粮北调等漕运工作的朝廷派出机构,是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的官署建筑群。
淮沭新河淮沭新河是一条连接洪泽湖和新沂河的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通航和发电的多功能综合利用的人工河道。
由于它的存在,使得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河水系联系更为紧密。按照规划设计,新沂河主要承接经嶂山闸下泄的骆马湖洪水,在淮沂洪水不同时遭遇时,可将淮水通过淮沭新河排入新沂河入海。
淮沭河位于淮安市境内。~年开辟。西南从洪泽湖大堤二河闸引水,东北行经淮阴水利枢纽,到沭阳县过新沂河后,北上连云港市,经临洪口注入海州湾。长96公里。沿线兴建各种控制、配套工程。
汛期可分泄淮河洪水入新沂河入海,最大泄洪量为立方米/秒。旱季则引洪泽湖水或调引由江都水利枢纽和淮安抽水站抽引的江水北上,补给沂沭河下游平原灌溉用水,并保证淮沭河航运和连云港布用水。
苏北灌溉总渠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北部,西起洪泽湖边的高良涧,流经洪泽,清浦、淮安,阜宁、射阳,滨海等六县(区),东至扁担港口入海的大型人工河道。全长68km。以灌溉为主,结合排洪、航运、排涝、发电等。灌溉面积72万公顷。年竣工。
现总渠沿线分别建有高良涧进水闸、运东分水闸、阜宁腰闸、六垛挡潮闸,并在高良涧,运东、阜宁三闸附近分别建有水电站、船闸等建筑物。沿总渠两岸建有灌排涵洞36座,渠北排涝闸2座和跨河公路桥梁4座。总渠与二河之间还建有高良涧越闸,增辟了一个排洪入总渠的口门,以更好地发挥总渠的排洪潜力。
总渠设计引水流量立方米/秒,计划灌溉里下河和渠北地区余万亩农田。汛期排洪流量立方米/秒,当渠北地区内涝加重时,则利用总渠和排水渠之间的渠北、东沙港两排水闸,调度涝水经总渠排泄入海,以减轻渠北排水渠的排水负担。
北灌溉总渠主要有两个作用:淮河排洪入海的出路之一;引洪泽湖水发展废黄河以南里下河地区灌溉,此外也兼有航运、发电等功能。
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主要排洪河道,长50公里。位于江苏省洪泽湖下游。明万历年间,淮河洪水多次淹泗州城及明祖陵,洪泽湖大堤被冲决。
明万历年间,淮河洪水多次淹泗州城及明祖陵,洪泽湖大堤被冲决。翌年,大举分黄导淮,在洪泽湖大堤上建武家墩、高良涧及周家桥3座泄洪闸,分泄部分洪水经运河东里下河低平原入海;后又疏浚了沟通高邮与邵伯两湖间的茆塘港(即今毛塘港),开金湾河经芒稻河泄洪入长江。这是正式开辟水道,使部分淮水入江的开端。
明末清初,将淮河洪水改为入江为主,先后增辟归江河道。始建的金湾、芒稻等5座闸坝被冲毁后,逐步改建为临时性柴土坝归江坝0道,汛后堵,汛前拆,直至20世纪50年代。
清咸丰元年(85),黄河、淮河同发大水,因淮河会黄入海口门被淤塞,洪水遂冲破洪泽湖大堤上的三河口,直泻白马、宝应、高邮、邵伯诸湖,经江都县六闸穿里运河,过归江坝,出运盐、金湾、太平、凤凰、新河、壁虎等6条河,穿古运盐河归并为廖家沟和芒稻河入沙头河(即小夹江),于三江营入长江,正式形成了入江水道,排泄淮河全部洪水。
年前入江水道残破,汛期常溃决淹没里下河低平原。年建成了控制入江水道进口的三河闸。以后又配合江都水利枢纽的建设,陆续全面整治入江水道,使入江水道的排洪流量由原来的0立方米/秒提高到.2万立方米/秒,但在特大洪水到来时仍难以安全泄洪。
淮河入海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居其北侧。工程全长63.5公里,河道宽米,深约4.5米。贯穿江苏省淮安市的清江浦区、淮安区和盐城市的阜宁、滨海2县,并分别在淮安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公里,总落差米。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淮河下游水分三路。主流通过三河闸,出三河,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至此全长约公里。
另一路在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全长68公里;第三路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北上连云港市,经临洪口注入海州湾。3年开通了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
淮河与淮安
历史上淮河就是一条独立的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但自从黄河南徙,夺取淮河中下游水道入海之后,淮河反而成为了黄河的一条支流,也正因为此因,淮安境内古淮河河道又被称为黄河,江苏省历史上竟同时拥有过长江与黄河这两条最大的母亲河。
但由于淮河水道被黄河泥沙淤积过重,终至下游河道不堪重负,屡屡破堤,黄河入海走向多次变迁,年,清道光年间黄河河道再次北迁,经山东入渤海,原有的淮河水积蓄在洪泽湖,历代河工堆砌洪泽湖大堤,成为举世闻名之悬湖,而淮安市区淮河水道亦即黄河入海水道渐渐废弃。
废黄河一称淤黄河,或称故黄河、黄河故道。这里是特指位于淮河流域北部,自河南省兰考北朝东南方向,过民权县、商丘市北,安徽省砀山县北,江苏省徐州市北,经宿迁市南,淮安市北,再折向东北方向,过涟水县南,滨海县北,由陶湾村入黄海(有一个废黄河口)的一条黄河故道。
在地图上,这条故道绝大部分是干涸的,用虚线画出,只在淮安市以东是当今的中山河(淮安的古淮河生态公园里有一段废黄河景),还有水流。干涸的地段岂止无水,它生生地把好端端的完整的一个淮河流域分割成淮河与沂沭泗两个水系,废黄河已经成了一道高出地面几米事实上的分水岭。
六塘河又分南六塘河、北六塘河,位于江苏北部境内。发源于宿迁骆马湖,流经宿迁,泗阳,沭阳,涟水,灌南,由连云港入黄海。
六塘河,旧名北盐河,亦称茆家河。明清之际,凿断马陵支麓,引骆马湖东注,曰拦马河,康熙十七年,靳辅于拦马河递建六坝,筑堤成塘,以泄湖运涨水,又于硕项筑屯堤,于是废湖为河,六塘之名始著,其自骆马湖东出,在江苏原宿迁县(今为江苏宿迁市宿豫区)东、泗阳县北者,名总六塘河,东北流至淮阴北境之钱集,歧为二支,一至武障坝,曰南六塘河,一至龙沟,曰北六塘河,并入于盐河,东出合为灌河,至灌河口入海。
清乾隆时曾设六塘同知,专司河事,今上游淤垫高仰,水止不流,滚坝遗址,荡然无存,下游南北两支,河身浅狭,稍涨即决,而由灌口入海之途,复有盐坝,扼阻,故每遇大水,时有溃溢之患。
盐河盐河是沟通淮安市和连云港市的人工河道,淮北盐南运航道。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古称官河,一名漕河。
《唐会要》:“垂拱四年()开泗州涟水县新漕渠,以通海、沂、密等州,南入于淮。”《读史方舆纪要》:“宋元符初(~00)淮南开修楚州支家河,导涟水与淮通,赐名通涟河。”即为盐河的前身。清康熙二十六年()重加开浚,用以转运淮北盐内销,因名盐河或运盐河。又因居中运河之东,又名下中河、外河。
今盐河起于淮安市淮阴水利枢纽,东北行,贯通六塘河、灌河、新沂河、五图河、车轴河、古泊、善后河达于连云港市新浦,汇于临洪河,长75公里。沿途所经重要市镇有淮阴区王营镇、涟水县朱码头、灌南县新安镇和灌云县伊山镇等。
来源:吃货在旅途
图文综合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啪啪圈新品上线~抢购低至分钱
站长说您点一个小编工资就涨5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