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上将便衣视察,县长不讲理要抓他,一个
2022/8/30 来源:不详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外部形势异常严峻。
美国意图帮扶溃败台湾的蒋介石反攻大陆,而蒋介石也狐假虎威的整日向大陆挑衅。
接着,美国又出面干涉 ,将这场朝韩的内部争夺,升级成为影响周边国家安全局势的地区战争。
中央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先暂缓解放台湾之任务,集中力量抗美援朝。
(一)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十年代初的福建,未如今日这般繁华,它还是个漫布崇山峻岭,交通极其不便的贫困省份。
同时,它还处在大陆与台湾对峙的 线。不论是我们解放台湾,还是蒋介石要进攻大陆,福建都是绕不开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 打响后,远在宝岛的蒋介石,决议趁此机会为自己的春秋大梦,作出铺垫。
于是,他不停地派遣特务登陆福建,进行反动宣传,又派遣飞机,整日在福建上空盘旋。
时任福建 书记的张鼎丞向中共华东局提出建议,尽快修建江西鹰潭到福建南平的铁路,以打开全闽的交通线。
中央在经过多方考察以后,确定了东西中三条线路,在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最终选出东线为 方案,即鹰潭经资溪和永安以及漳州到厦门一线。
时间紧任务重,内部都将鹰厦铁路的建设工作称之为“抢修”。对内说这是一条军用线,是为解放台湾做准备,对外就称之为鹰厦线。
既然是抢修,就必须如作战任务一般,稳、准、狠、快。中央决定将这项重任,交到久经沙场且工作务实的王震手中。
就这样,在年,王震正式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的雷厉风行和踏实能干,在军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在接到命令后,当即向组织和人民表态:“保证完成任务。”在他出发后,周恩来总理感叹地说道:“解决美国封锁台湾海峡和台湾问题,要看‘二王’。”
这“一王”是正在华沙与美国代表进行谈判的王炳南;“二王”正是率领6个铁道工程师,4个陆军师和1个独立团,奋战在抢修鹰厦铁路一线的王震。
从周总理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鹰厦铁路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王震的信赖程度。
王震也未曾辜负祖国的重托,他在鹰厦铁路还未勘察完成的情况下,当即派遣两个师去往鹰潭到光泽沿线展开准备工作。接着,又派部下前往与鹰厦铁路呼应的黎湛铁路开始奋战。
他本人也身先士卒地奔赴前线,和士兵们同吃同住,除了做一些必要的部署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忙碌在铁轨周围。
那时候的他们可谓是干劲十足,一心只想着早些让鹰厦铁路通车。彼此都是“浴血奋战”的战友,都是交情过硬的手足兄弟。
而且王震在埋头苦干时一般不穿军装,一是因为过于碍眼,二是因为害怕来不及经常清洗,有碍军人形象。所以,老百姓时常分辨不出,究竟谁是普通的战士或工人,谁是王震这般的高级领导。
(二)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铁道兵们大都来自于中国北方,对当地的潮湿气候很不适应。肚子疼和感冒发烧,那是常有之事。
王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当时的交通条件极为不便,药物供应很不及时。于是,王震经常拿着热毛巾亲自给那些生病的战士敷在头上。
在战士们的眼中,王震既是没有官架子的司令,又是与自己睡在一个炕沿的兄弟还是会悉心照料旁人的好大哥。
还有一个问题,王震也是非常着急。就是战友们的住所实在是太过简易,部队会随着工程的推进,而不断变换住所,所住的营舍就只是用泥土与茅草还有石头垒成的。
每当阴雨天来临之际,屋内便会潮湿异常,有时候还会出现漏雨的情况。
此外,王震发现,每次一躺在床上,都会咯吱咯吱的作响。这是因为木头制成的床板实在太薄,也没有配备被子和褥子,战士们只能将军队上发的被子垫在下面。
一翻身,肯定会引出响动。战士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根本无法休息好。久而久之,他们的身体就会累垮。何况,白天还有如此繁重的工作要做,没有精力怎么能行?
碍于国家的发展情况,王震也没有好的办法。有次,部队在抵达一个县城附近之时,因为天气的原因,就连像样的屋舍都无法搭建,于是王震联系了当地的政府。
可是,消息都过去一天了,还没有收到回复。于是王震的秘书主动请缨,要前往县政府进行协调。
王震每日忙得焦头烂额,便将这件小事放心地托付给了秘书。正当他以为战士很快就有住所之际,只见秘书低眉耷脸地回到了施工现场。
王震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问他事情处理得如何。秘书开口说道:“县长是见到了,但他因为我只是个与他平级的上校,不太热情。让我回来,等待消息。”
王震知道,所谓的等消息,可能就是没有消息。县长那边拖一天,战士们就要多遭一天的罪。战士们如果没有精神,谁来保证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他赶紧处理好了手头的事务,连军装都没换上,直接穿着满是泥泞的工作服,就令司机驾车带着自己到了县城。
王震清楚如果吉普车径直地停在县政府的门口,那么态度肯定会大不一样。这次,他要“微服私访”,看看这个县的公务员和县长究竟是怎样一副派头。
只见他一身褴褛,草帽布衣,与平常庄稼地里的大伯无异。一路不紧不慢的,来到了县政府的大院前。
眼见着县政府的堂皇,王震心中难免一酸。他和战士们都在前线拼命,这些人在这里养尊处优不说,还表现得极度轻蔑。
(三)怒发冲冠,清除阻拦
王震将军刚到县政府门口,在往里进的时候,被安保人员阻拦。
他说:“我要见你们县长。”
门卫则直接张口说道:“县长不在,有事改天再来。”
王震问他:“现在是正常上班时间,他什么时候回来?”
门卫答道:“不知道。”
王震又问他:“那我去里面等。”
保安见状直接拦下了他,王震带着不解问他:“这里写着人民政府,为什么人民不能进?”
正在此时,一个夹着公文包,穿着笔挺服装,踏着大皮鞋的人从办公楼里走了出来。门外的车子,已经等待了他很久。此人未曾迟疑,直接上去,坐着汽车扬长而去。
王震问门卫道:“这个是不是县长?”
门卫回答:“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县长日理万机,哪有空理你?”
王震正要回应之际,小车又开了回来,似乎是忘记拿什么东西。
车子停稳后,王震一把跑上前去,直接将刚下车的县长拽住,问道:“你是这个县的县长?”
县长趾高气扬地回答道:“你要干什么?我马上让公安来抓你!”
此时王震放开了县长,趁着县长整理领夹的工夫,王震问道:“你明明在,为什么说不在?我是来解决住房问题的。”话音刚落,县长的保卫人员和一众警察便匆匆地围了上来。
他们不由分说地推搡着王震,先将他的头部摁进了警车,又要将他的双手绑起,准备戴上刑具。
恰逢王震的驾驶员赶来,把吉普车停在了县政府大院,当即下车喝到:“放开我们首长!”
按照县长的想法,附近大大小小的官他都见过,此人即使级别再高也大不过自己,于是并未理会司机。
接着,又有一辆轿车驶来,车上坐着的是一名姓许的专员,恰好来找县长有事相商。他看到这一幕后,认出了王震,连喊三声“停车、停车、停车”。
小步快跑向前,亲自打开车门,搀扶下王震,连声说道:“您受委屈了,王司令。”
县长一听王司令,顿时没了精神,不停地说着道歉的话。
王震则不屑地对他说道:“多亏您手下留情,不然我恐怕是小命不保。”
县长说:“都怪我有眼不识泰山,还望您见谅。”
王震问他:“如果我不是司令,只是普通的百姓,你该怎么做?”他没有再理会县长,去到政府的办公室,直接打电话给时任福建省委 书记的叶飞,叶飞听闻此事,勃然大怒,直接将县长撤职查办。
及时搭救下王震的那名许专员,是为了协调部队补给特地来找县长的。不料,刚来就发生了这一幕。
经此一事,鹰厦铁路的进展,再未遇到任何困难。不久以后,王震调任到黑龙江,建立军垦农场,亲自主持了北大仓等拓荒事业。
建国前的王震戎马一生,参与了长征、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建国后他留在了新疆,组织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着又主持鹰厦铁路的修建,又去往黑龙江进行拓荒。可以说,他将这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富强。